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辖区导航 > 景星乡

景星乡

关键词:墨江 乡镇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墨江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mojia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504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景星乡位于墨江县城西部,距县城75公里,地处哀牢山之巅,横卧把边江、阿墨江两江之间,辖11个村委会,192个村民小组,有4545户,总人口22727人,属高寒山区,有哈尼、布朗、拉祜等8个民族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,历史文化源远流长,有百年古茶树、千年滇桐神树,墨江三中、涵德义学,有丰富多彩的革命历史文化、原始生态的布朗族民俗民风。
      为进一步加快景星经济社会发展,提升历史文化声誉,乡党委、政府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,紧紧抓住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优势,按照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思路,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素材,着力建设革命历史文化老区,努力打造文化名乡,确定了景星乡“四张名片”(百年古茶之乡、文化老区、革命老区、布朗之乡)建设目标,强势推进文化名乡建设。
      一是百年古茶之乡:据史料记载,1937年,墨江爱国人士李子忠就在现在的新华村开发茶园,创办了邦晓茶厂,并在昆明设立了茶叶销售点,打造了景星茶叶品牌。全乡现有茶园面积14720亩,其中老树茶30多万株,近5000亩。提前实现了“万亩茶乡”的发展目标。为巩固和提升古树茶文化价值,打造景星古树茶品牌,拓展古树茶市场空间,经过乡党委、政府的不懈努力,挂牌成立了“景星乡老树茶保护与开发协会”,为加快老树茶产业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二是文化老区:景星有着良好的历史文化传统,早在清朝乾隆元年就民间自筹资金创办了涵德义学,是墨江县创办的第二所学校;1970年,在新华村大平掌开办了墨江茶叶中学,1972年成立了墨江第三中学,教学兴盛,培养出了一批批文化、技术人才,对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为加强涵德义学、墨江三中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,依托各种项目建设,在涵德义学新修建了一栋教学楼;为进一步塑造文化名乡形象,根据地理特征,在每个乡村路口和部分村组路口建造了20余块石头路标。结合学习实践活动,在乡政府驻地街道两旁和正龙村,制作了3块、13幅大型墙体宣传画,深入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和学习实践活动载体“五进五看”内容,有效增强了宣传氛围。三是革命老区:在解放初期景星境内就有地下党活动,1950年2月在官厅村营盘山发生了全县有名的官厅之战,歼灭和俘虏敌军第八军一个建制较完整的教导师,其中三名军官,上校以上军官11名,少尉以上军官380多名,士兵700多名,共1100百多名,缴械各种武器近千件。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,紧紧抓住党中央和省市加大对“边疆地区、民族地区、革命老区”的扶持力度,加快革命老区建设,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。投入366.20万元,实施了革命老区项目建设,项目惠及18个村民小组,153户农户。其中抚管茶叶共280亩;改造猪厩141间;民房改造100间,民房修缮36户;中低产农田改造650亩;新建人畜饮水9件,共18公里;村内道路硬化6条,共7.3公里;修缮村组公路6条,共15.5公里;新建文化娱乐场2块、文化教室2间、广播电视接收站15座、厕所2个,、卫生室1间;新安装太阳能145户;科技培训40期,共2000人次。建造简介牌1块。四是布朗族之乡:正龙村、山碧村和太和村是我乡布朗族较集中的三个村,共有布朗族497户2553人,占全乡总人口的11.2%。景星乡抓住国家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机遇,2006年开始实施了人口较少民族项目建设,共投入资金2167.38万元。对布朗族村实施交通、民房、水、电、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烤烟、茶叶、核桃等产业发展扶持,实现了“五通”目标,极大改善了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地方的生产生活条件,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有效加快了布朗族村寨的经济社会发展。并积极扶持太和村4000亩紫胶种植项目建设。为人口较少民族地方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,促进布朗族村寨健康、和谐发展。人口较少民族项目涉及正龙村、山碧村和太和村共57个村民小组1293户6752人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588 传真:商务合作QQ45177403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 邮编:102209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